海口夜生活养生网,海口品茶工作室怎么联系,海口龙凤茶楼论坛2024年最新消息

新闻

公告

News bulletin

【武汉晚报】 “让每个接受康复的人都有机会站起来”

●26个康复治疗师 ●平均年龄30岁 ●全部本科以上硕士占三成 ●数十项专项技术获国际认证
发布者:宣传科 时间:2019-07-09 浏览量:1,135

1884737_wbzt01_1562511566268_b.jpg

 每隔一段时间,马艳(右一)和主治医生、康复治疗师都会重新评估并制定新的康复计划

 

“一次次蹲下来,是为了病人尽快站起来?!蔽浜菏械谝灰皆嚎蹈匆窖е行闹魅?、“半蹲医生”马艳及其团队的故事见报后(详见本报5月14日、15日3版,16日4版),不少患者慕名找上门去。

    56岁的刘仁松在马艳团队见报后第二天,被家人送进了中心的重症康复病房?!奥碇魅稳梦颐强吹搅丝蹈聪M?。”7月2日,说起丈夫一个月来的点滴进步,岳女士喜极而泣。

    病人: 脑梗男子大半年辗转7家医院

    2018年8月21日,刚吃过午饭的刘仁松突然半边身体不受控制,说话含糊不清,紧急送医后确诊为脑干梗死。一周后,刘仁松陷入昏迷。在重症监护室治疗了28天后,医生告诉岳女士,其丈夫刘仁松身体各项指征已经稳定,可以转出ICU。“可他一直昏迷不醒?!痹琅康P淖肫胀ú》炕岬⑽笳煞虻闹瘟?,在一位朋友建议下转到其他医院继续治疗。

    12月25日,刘仁松睁开了眼睛,但对外界没有任何反应。“尽快接受康复治疗!”医生给出下一步治疗建议。岳女士四处打听,一听说病人气管切开,康复科都不敢接,刘仁松只好又住进神经内科,由康复科医生到床边做治疗。

    大半年辗转7家医院治疗,不同医院康复手段差别很大?!叭绻芙邮芟低车摹⒘岬目蹈粗瘟?,效果更好。”在报纸上看到马艳团队的报道后,家人当天就赶到位于盘龙院区的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中心?!盎肪秤琶溃蹈瓷枋┢肴?,能接收气管切开的危重病人?!痹琅康奔醋龀鲎壕龆ā?

    家属: “病人交给这样的康复团队,放心”

    5月15日,刘仁松住进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盘龙康复医学科的重症康复病区。第二天在大厅,岳女士遇见了刚下专家门诊的马艳主任?!傲跞仕勺蛲砬榭龌购冒桑俊碧轿驶?,岳女士有些意外:只跟马主任打过一次照面,她居然认得自己。之后每次去问病情,马主任对刘仁松的病情变化都了如指掌?!八媸前巡∪俗霸谛睦镅健!痹琅克?。

    管床医生狄鸣向岳女士要来刘仁松此前的住院记录,详细了解他的既往用药史?!懊槐匾ǖ那换?。”每次上新的治疗前,狄鸣都会为他们精打细算。

    气管切开容易感染,狄鸣建议刘仁松做个纤支镜检查,看看呼吸道和肺部情况。检查要到本院做,盘龙院区每天都有救护车往返本院?!鞍阉桓鹑?,我不放心。”检查当天,刚下夜班的狄鸣医生放弃休息,全程陪着刘仁松。中午12时检查一做完,狄鸣医生赶紧和120联系,还找人帮忙抬病人。说起当天的情况,岳女士言语里满是感激。

    晚上8时30分是每天最后一餐。刘仁松生病前食量很大,现在吃的全是流食,担心丈夫会饿,查房时岳女士说出了自己的担心。没想到当天晚上11时,护士就来加了一餐,此举让岳女士暖心不已。“现在我们说话,他的眼睛都会跟着滴溜滴溜转?!笨醋耪煞虻牡愕伪浠琅慷钥蹈丛嚼丛接行判?。她告诉记者,把病人交给这样暖心负责的团队,放心!

    医生: “珍惜每一个病人,治疗更细致”

    今年是69岁的李成富坚持康复治疗的第7个年头。从被人抬进医院,到如今行走自如,李成富和家人对马艳团队满满都是感谢。

    2012年3月10日中午,李成富喝完喜酒回家,老伴发现他说话含糊不清,嘴巴也歪了。在市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期间,李成富一边接受内科治疗,一边接受床边康复治疗。半个月后出院,他直接转到盘龙院区的康复医学中心。

    李成富突然中风,心理落差很大,治疗上极度不配合。治疗师肖府庭蹲在地上,一次一次拿着他的脚左右迈步,教他学习踏步。言语上的宽慰,治疗中的耐烦,一段时间下来,平时不大爱说话的李富成和康复中心的医务人员打成了一片,还能准确叫出每个医生护士的名字;李成富不爱动,治疗师还根据他的性格和肢体耐受程度制定康复计划,引导他主动训练。

    坚持治疗了一年半,李成富自己拄着拐杖出了院。出院后,李成富每年都坚持回到康复中心做两个月的治疗,现在除了走路稍慢点,手的姿势有点不好看,其他已与常人无异。

    7年的相处,李成富一家早就跟马艳成了朋友。家里有人生病了,他们都会先给马主任打电话。“病人愿意舍近求远,一是出于对医生的信任,二是康复的效果好?!甭硌薇硎?,“因为这份信任,我们珍惜每一个病人,在治疗上也更加细致?!?

    康复: 每周讨论病例调整康复计划

    33岁的肖府庭和妻子周芳都是盘龙院区的康复治疗师,他们一个是作业治疗师,一个是言语吞咽治疗师。在康复医学中心工作了8年,肖府庭治疗过的病人超过5万人次。

    回想刚到中心时的情形,肖府庭说,当时只有5个治疗师,一人要身兼数职。现如今,中心26个康复治疗师,作业治疗、运动治疗、物理治疗和言语吞咽治疗,康复工程等,并按照患者功能区域进行划分,大家各司其职。

    肖府庭感触最深的是康复理念的变化。他说,以前病人对康复治疗是被动抗拒的,现在大都是自己找上门来主动要求做康复??蹈粗瘟剖σ膊辉偈羌虻サ?、机械性的肢体训练,治疗过程中会主动跟病人交流沟通,了解病人的情况和心理变化,只有病人对治疗师充分信任,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。中心每周都会有病例讨论会,对于治疗了一段时间效果不佳的病人,所有的医生和康复治疗师会一起讨论问题的症结,找到解决办法,调整康复计划。

    作为言语吞咽治疗师,周芳接触最多的是中风病人和气管切开的病人?!巴遣荒芩祷?,首先要评估,然后再治疗。评估结果不一样,治疗方案截然不同。”周芳说,失语症从听理解、复述和日常用品命名开始训练;构音障碍是呼吸力量不足所致,要进行呼吸训练和唇舌灵活性训练?!罢庑枰杂锿萄手瘟剖Φ淖ㄒ蹬卸?。”

    队伍: 康复治疗中治疗师是核心

    很多人认为,康复训练就是按一按、揉一揉,没什么技术含量?!罢馐歉龊艽蟮奈笄??!甭硌尢寡?,在康复治疗中,治疗师是核心和关键,他们的专业技能直接决定了患者恢复情况。一个好的康复治疗师会根据病人的病情、性格、功能情况来制定合理规范化的康复计划。比如如何利用残存的肢体功能发挥作用,根据手的功能情况改造进食的工具,如何设计适合病人的日常生活用具,如何改造病人的家居环境等,以帮助患者实现生活自理,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。

    马艳介绍,国外康复医学已经发展了100多年,国内才开始30年,正是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期。很多康复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,每一种技术都有国际资格认证,这就要求治疗师不断学习,不断进取,掌握这些先进技术。“我们的康复治疗师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0岁,学历全部在本科以上,硕士占到近三成,拥有数十项专项技术国际认证?!彼灯鹬行牡目蹈粗瘟剖Χ游?,马艳言语里透露着骄傲。

    她表示,希望通过团队的专业治疗,让每一个接受康复的人都有机会站起来。

    文/记者刘璇

    通讯员谢沛霖 严睿 童天玄

    图/通讯员童天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