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
News bulletin
近日,武汉市公布首批核心医疗技术名单,武汉市第一医院6项创新技术成功入选。此次入选不仅是对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高度认可,更彰显了医院在中西医协同、精准医疗、微创技术等领域的领先地位。
在神经疾病诊疗领域,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、中西医“双博士”陈国华教授主导的“中西协同技术治疗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”技术展现了独特优势。该技术以西医指南规范为基准,加用复元通络汤针对疾病核心病机进行全病程协同干预,实现中西医优势在微观血管内的互补融合。近一年来,已有124例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受益于该项技术,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减轻,卒中复发率降低。
针对糖尿病足这一疑难病症,医院创面修复与周围血管科负责人、副主任医师张维丽凝练出“四期辨证,三法论治”理论体系。通过量化评估伤口形态,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制定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外治方案及操作规范,配合使用拔毒生肌散、全蝎膏、生肌玉红膏等七大类二十余种中医特色外用制剂。仅今年上半年,该科收治的190名糖尿病足患者均采用此个体化中医外治方案,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7—14天,截肢风险大幅降低,生存质量获得根本性改善。
医院消化内科主任、主任医师时昭红主导的“胃癌前病变诊治的中西医协同智能化干预技术”,融合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西医的精准医疗。通过内镜A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筛查识别胃癌前病变、协同经络检测精准中医辨证、中西医双轨验证优化诊疗全过程,使得该院早癌检出率提升35%,实现胃癌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医院科教处处长、皮肤科主任陈柳青团队研发的“高仿生血管化多器官芯片技术”,借助微流控和3D打印技术构建仿生度超80%的血管化多器官。该技术不仅可以模拟人体多器官间的相互作用,准确地再现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机制,同时还可以为患者个体化构建,帮助快速筛选对患者有效的化疗药、靶向药及免疫治疗等,避免“试错治疗”,让更多患者从个体化精准治疗中获益。
风湿免疫科副主任、副主任医师邹亮主导的“自身免疫性疾病个体化精准Car-T(抗原受体T细胞)治疗体系”,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患者自身T细胞,给T细胞装上“雷达”后回输至患者体内,改造后的T细胞可精准识别并攻击引发红斑狼疮、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异常B细胞,重置免疫系统平衡,实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长期缓解,为患者带来持久健康希望。
甲乳外科副主任医师阮剑团队改良术式与手术器械,使用“口腋联合入路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”和“金手指”拉钩,将手术切口隐蔽于口腔前庭和腋窝自然皱褶内,实现颈部无可见疤痕。此项技术已推广至全国10余个省市,惠及全国范围内2000余位患者,为其兼顾疾病根治与生活质量。
从这6项创新技术来看,无论是“整合医疗”对中西医优势的深度协同,“精准医疗”依托医工交叉对诊疗靶点的精确定位,还是“微创医疗”对手术创伤的极致缩减,其核心均指向医疗技术的持续突破与精进。这些技术不仅是攻克疑难重症、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“利器”,更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坚实根基,彰显着医者为民的责任担当。
以技术创新筑牢“最温暖医院”根基,武汉市第一医院坚持技术突破回应患者对健康期盼,用创新实践诠释“医者仁心”的温度。未来,医院将持续深耕医疗创新领域,持续提升服务能级,以更优质、高效、精准的温暖医疗服务护佑百姓健康。